您好,歡迎光臨中國通用機械工業(yè)協(xié)會!

官方微信

產經新聞/ Midwifery News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產經新聞  >  市場動態(tài)  >  巴斯夫、陶氏等化工巨頭歐洲“斷供”危機初現,產業(yè)鏈影響幾何
巴斯夫、陶氏等化工巨頭歐洲“斷供”危機初現,產業(yè)鏈影響幾何
發(fā)布時間: 2022-05-11

來源:第一財經

巴斯夫中國相關人士表示:“這一問題主要影響了企業(yè)歐洲市場的供應鏈,中國目前沒有’斷供’的情況。”

在全球能源危機的背景下,一則巴斯夫、陶氏等化工巨頭“斷供”的消息引發(fā)市場關注,這關系到全球化工產業(yè)鏈上下游,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化工原料漲價。

近日有消息稱,巴斯夫、陶氏等多家化工巨頭在歐洲出現“斷供”,第一財經記者從企業(yè)方面獨家了解到,導致“斷供”的原因是巴斯夫和陶氏的一家位于比利時的合資工廠由于技術問題無法按時交付,這家工廠生產環(huán)氧丙烷(HPPO)。

巴斯夫將上述供應商的技術問題歸咎于“不可抗力”因素。在發(fā)給第一財經記者的一份官方聲明中,巴斯夫回應稱:“巴斯夫位于德國萊姆弗爾德(Lemförde)的聚氨酯公司5月5日宣布,在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EMEA)的聚醚多元醇及基于聚醚多元醇的聚氨酯系統(tǒng)的產品供應遭遇了不可抗力。這是由于公司主要供應商之一發(fā)生了在我們控制范圍以外的、不可預見的技術故障。”

巴斯夫中國相關人士表示:“供應短缺主要影響了歐洲市場的供應鏈,中國目前沒有‘斷供’的情況。”

其他多家化工巨頭企業(yè)也對第一財經表示,中國的供應鏈目前未見異常。杜邦一位相關人士說:“中國的供應目前沒有出現異常,如果有問題,我們會第一時間發(fā)函告知客戶。”

化工巨頭備感“陣痛”

事實上,2月底以來不斷激化的俄烏沖突不僅沖擊國際能源市場,也對化工行業(yè)帶來巨大沖擊。多家美歐化工企業(yè)或撤出俄羅斯市場,或暫停在當地的業(yè)務,以構成對俄制裁的一部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外溢效應不斷顯現。

眾所周知,天然氣作為能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同時,天然氣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化工原料。全球范圍內,目前約80%的合成氨和90%以上的甲醇采用天然氣為原料。如今,天然氣作為基礎化工產品的原料,扮演著除燃料以外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此前,美國拜登政府已對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領域實施制裁;歐洲僅在禁止俄煤炭進口方面給出了時間表:即給予俄羅斯煤炭進口120天的緩沖期。在歐洲更為依賴的俄羅斯天然氣和石油方面,歐洲方面始終未達成共識。歐盟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歐盟27國在化工品生產耗能方面,自俄羅斯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占比分別約為26%、40%。

也正是俄羅斯能源供給的重要性,4月以來,多家化工企業(yè)巨頭在感受到對俄制裁的“陣痛”之余,紛紛就更進一步的“斷供”影響發(fā)出預警。

梳理顯示,荷蘭涂料巨頭阿克蘇諾貝爾4月21日表示,由于該公司暫停在俄羅斯的業(yè)務,今年來自俄羅斯的營收將下降70%,對第一季度營業(yè)收入影響約500萬歐元,其中100萬歐元與該地區(qū)的應收賬款和庫存減值有關。

巴斯夫在一封電子郵件聲明中發(fā)出預警,如果其位于德國路德維希港基地天然氣供應減少至當前需求的一半以下,這一全球最大的一體化生產基地就會被關停。據了解,僅路德維希港工廠關閉,就可能導致4萬名工人被解雇,或至少縮短工時。

“在德國,天然氣作為原材料或能源沒有替代品,天然氣短缺將導致其沒有足夠的能源用于化學生產,并且缺乏制造產品的關鍵原材料。”巴斯夫執(zhí)行董事會主席薄睦樂博士(Dr.MartinBrudermüller)表示,在完全或長期停止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和石油的情況下,德國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經濟損失。

在輸歐天然氣中,德國是俄羅斯的主要買家。2021年的數據為例,德國自俄天然氣進口比重約為55%。

在更早的3月初,由于俄烏沖突,巴斯夫宣布凍結在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新項目。巴斯夫執(zhí)行董事會當時決定在2022年7月初之前逐步結束企業(yè)在兩國的除食品工業(yè)外的業(yè)務活動。此外,巴斯夫還在俄羅斯莫斯科以東60公里處經營一家汽車涂料廠。

奧地利石油天然氣集團(OMV)首席執(zhí)行官斯特恩(AlfredStern)就表示,歐洲其實并未準備好禁止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因為停止供應會對工業(yè)和經濟造成影響。他以奧地利舉例道,家庭平均每年消耗約20%的天然氣,近35%需要用于能源生產,近40%用于工業(yè),“但現在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想要維持我們的經濟活動,而這將不再完全可能。”

此外,化工巨頭??松梨谕顺隽硕砹_斯主導開發(fā)的俄遠東薩哈林州的能源開發(fā)項目“薩哈林1號”,殼牌也退出了俄氣參與的“薩哈林2號”天然氣項目。上述兩大油氣項目涉及的石油儲量約為1億噸,天然氣儲量為4000多億立方米。埃克森美孚4月29日宣布,退出“薩哈林1號”的相關損失費用,僅在2022年1~3月就約為34億美元。

影響幾何

近期由于全球供應鏈緊張導致化工原料價格持續(xù)出現上漲。針對這一情況,特種化學品制造商亨斯邁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漲價可能與物流費用高企有關,而且下游的需求也受影響。”

聚丙烯(PP)催化劑生廠商科萊恩方面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也關注到近期原材料漲價的問題,但還是要看不同業(yè)務,影響價格的因素也不僅僅是物流這么簡單。”

“石油和天然氣漲價肯定會引起化工原材料的價格上漲,石油、天然氣是基礎原料。”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馬大為表示。

為了緩解全球供應鏈壓力,上海多家生產制造企業(yè)正在積極推動復工復產。科萊恩疫情期間也一直在閉環(huán)生產,并被列入“第二批復工復產名單”。“我們的工廠一直沒有停,工人閉環(huán)管理,下一步正在安排回總部的實驗室。”科萊恩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中國總部設立在上海的3M公司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3M正積極配合上海市政府關于復工復產的指導政策,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全力以赴推進復工復產。”

截至5月7日,3M位于上海的四家工廠已全部實現了閉環(huán)復產,并著力于有序地推動產能提升。

不過,3M方面也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盡管原料及成品運輸問題相比之前已經大大改善了,但當前物流還是面臨比較大的挑戰(zhàn),市場上專業(yè)運輸企業(yè)的復工還是相對較慢。我們已獲得跨省市運輸的通行證,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我們此前物流運輸的難題,但這和我們所需的運輸量相比,還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希望克盡所能,調配全國生產、倉儲和物流配送來最大程度減少對客戶供應的影響。為保障客戶和消費者需求,目前,阿克蘇諾貝爾上海位于松江和浦東的工廠在配合當地防疫管控的同時正在準備封閉式運營、陸續(xù)進行復工復產。”阿克蘇諾貝爾方面回應稱。

不過,牛津經濟研究院4月底的最新“全球風險調查”(Globalrisksurvey)顯示,在商界看來,烏克蘭局勢是企業(yè)認為短期內面對的最大下行風險。同時,企業(yè)對通脹前景的悲觀情緒進一步加劇。目前,對2023年全球消費者價格通脹的平均預期比牛津經濟研究院的基線預測高出約1.5個百分點,而企業(yè)對滯脹的中期擔憂也明顯加劇。

上述調查還顯示,受訪企業(yè)認為,烏克蘭局勢對供應鏈中斷的影響預計將持續(xù)更長時間。近五分之一受訪企業(yè)預計中斷最早要到2024年才會結束。因此,大多數受訪企業(yè)表示,他們正在采取措施提高供應鏈的彈性,特別是通過跨地理區(qū)域的供應商多樣化。

此外,牛津經濟研究院的全球商業(yè)景氣指數4月進一步下滑,仍遠低于俄烏沖突前的水平;企業(yè)對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也持續(xù)上升。

“最新的全球風險調查突顯了烏克蘭局勢對商業(yè)信心的持續(xù)打擊,以及企業(yè)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在中期內拖累全球經濟增長的日益擔憂。我們在4月沒有發(fā)現信心復蘇的跡象。”牛津經濟研究院宏觀經濟情景負責人湯普森(JamieThompson)表示。

  • 電話:010-88393520
  • 傳真:010-88393529
  •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車公莊大街五棟大樓B2-5層
  • 電子郵件:chenxi@cgmia.org.cn
  • 微信公眾號

  • 微信視頻號

Copyright ? 2019-2020 版權所有:中國通用機械工業(yè)協(xié)會      備案號:京ICP備05039447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8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