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經(jīng)新聞/ Midwifery News
來源:明陽集團
8月11日,全球單體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風電平臺“明陽天成號”正式踏上“上班路”——從廣州南沙啟航,前往廣東陽江明陽青洲四海上風電場。至此,世界領先的海上風電裝備引領綠色能源未來的壯闊航程正式開啟。
“明陽天成號”的“上班路”約191海里,拖航時間約72小時。“明陽天成號”從廣州南沙港池出發(fā)后,沿著廣州港出海航道駛入珠江出???,在與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橋“會面”后駛出伶仃洋。隨后,“明陽天成號”將繼續(xù)向西前行,途徑珠海、江門以及陽江南鵬島海上風電場,最終向目的地進發(fā)。
由于從港池至珠江出??谘赝敬a頭眾多,航道狹窄且復雜,拖航難度巨大。為避免風機葉片在出港時與靠泊船只或海工裝備發(fā)生接觸碰撞,“明陽天成號”在出港后將下端葉片與風機塔筒保持平行,盡可能縮減對航道空中寬度的占用。
“明陽天成號”由明陽集團自主研制,兩座塔筒呈“V”字形排列、搭載兩臺8.3兆瓦海上風機,總容量達到16.6兆瓦,可應用于水深35米以上的全球廣泛海域。其葉輪最高處達219米,空中最大寬度約為369米。整體拖航設計吃水5.5米,平臺排水總量約1.2萬噸,到達現(xiàn)場壓載至作業(yè)工況下平臺排水總量約1.5萬噸。
值得一提的是,“明陽天成號”實現(xiàn)了多項全球首創(chuàng)。其浮式基礎為全球首次采用抗壓能力達到115兆帕以上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制造而成,這種混凝土材料強度達到普通混凝土的4倍左右。浮筒采用的“玻璃纖維外殼+XPS芯材+防護涂層材料”方案亦為世界首創(chuàng),突破了傳統(tǒng)浮筒采用純鋼結構或鋼混結構的限制。此外,翼型雙塔筒、雙主機、雙風輪的設計,以及拉索系統(tǒng)的應用均為全球首創(chuàng)。